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

创新海绵型种植容器,引领屋顶绿化新时代

 

在城市空间日益紧张的当下,屋顶绿化作为拓展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传统屋顶绿化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排水和保水问题尤为突出。积水容易导致植物根系腐烂,而缺水又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模块化设计的海绵型种植容器,为这些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传统困境:屋顶绿化的排水与保水难题

传统的屋顶绿化种植方式,多采用简单的种植土和排水板组合。这种方式在应对少量降水时或许能够勉强维持,但一旦遇到强降雨天气,排水不畅就会导致种植池积水严重。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一些暴雨频发地区,传统屋顶绿化种植池在降雨量超 30  / 小时的情况下,积水深度可 5 - 10 厘米,内涝情况十分常见。长期积水使得植物根系缺氧,每年因内涝导致植物死亡的比例高 20% - 30%,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屋顶绿化的美观和生态功能,还增加了后期维护成本。

另一方面,在干旱季节,传统种植方式保水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暴露无遗。由于种植土的保水性能有限,水分蒸发快,往往需要频繁浇水。据测算,传统屋顶绿化每平方米每周需浇 2 - 3 次,每次用水量约 10 - 15 升,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海绵型绿色屋顶工艺及节点技术设计2_10

 

技术突破:海绵型种植容器的创新设计

海绵型种植容器采用了独特的模块化设计,基于双层架构和互连互通的蓄排水通道导流,实现了排水与保水功能的有机平衡。

模块化设计,灵活便捷

使用种植容器作为种植池底部的蓄排水层和保护层时,屋顶绿化空间划分成若干块种植区,方便种植容器的搬运和安装。无论是小型的居民楼屋顶,还是大型商业建筑的楼顶,都能根据实际需求把种植区切割成块,大大提高了屋顶绿化的施工效率。以一 1000 平方米的屋顶绿化项目为例,使用模块化海绵型种植容器,施工周期相比传统方式缩短30%以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海绵型绿色屋顶工艺及节点技术设计2_16

双层架构,强大蓄排

容器的双层架构设计是其核心创新点之一。上层为种植层隔板,采用3mmPP材料制造而成,架空种植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下层为蓄排水层,由高强度、耐腐蚀的PP材料制成,容器连通后具有良好的蓄水性和排水性。当降雨发生时,雨水首先通过种植层渗透到蓄排水层。蓄排水层内部设计有独立蓄水腔,能够迅速将雨水储存起来。经测试,该容器每平方米可独立储 20 升雨水,这个储水量足以满足植物在干旱时 3 - 5 天的生长需求,大大减少了人工浇水的频率。

 

大沙河文体中心20

互连互通,快排快渗

海绵型种植容器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其互连互通的蓄排水通道导流系统。各个模块之间通过特制的中通连接螺栓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网络。当蓄排水层的水量超过设计容量时,多余的水分会通过互连通道迅速排出,实现快排功能。在降雨量 50  / 小时的模拟实验中,种植池底部铺设容器可及时将多余的积水排出,确保种植池积水,有效避免了内涝的发生。同时,部分多余水分还会通过容器的渗透孔缓慢渗透到屋顶防水层,对屋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实现快渗功能。

 

价值体现:多维度提升屋顶绿化效益

节水环保,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高效的雨水收集和储存利用,海绵型种植容器实现了节水园林的构建。与传统屋顶绿化相比,采用该容器后,每年每平方米可节约用水 300 - 400 升,节水率高 50% - 60%。这不仅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还降低了因频繁浇水产生的水电费用。以一 5000 平方米的屋顶绿化项目为例,每年可节省水费和电费共 2 - 3 万元,长期来看,经济效益显著。

 

海绵型绿色屋顶工艺及节点技术设计2_17

保护植物,提高绿化质量

稳定的水分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由于避免了积水和干旱对植物根系的伤害,植物的成活率大幅提高。据实际应用数据显示,使用海绵型种植容器后,屋顶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从传统方式 70% - 80% 提升 95% 以上,植物生长更加茂盛,景观效果更佳。这不仅提升了屋顶绿化的生态价值,还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海绵型绿色屋顶工艺及节点技术设计2_34

减轻屋顶负荷,延长建筑寿命

海绵型种植容器采用轻质材料制作,单个模块重量较轻。相比传统的种植工艺,可以减少屋顶耐根穿刺层(只需普通放水层)和水泥砂浆的保护层,相比,每平方米屋顶的负荷减轻了100 千克以上。同时,良好的排水性能避免了因积水导致屋顶重量增加的问题,有效减轻了屋顶的压力,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对于一些老旧建筑而言,这一优势尤为重要,能够在不增加过多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屋顶绿化,提升建筑的综合价值。

汤坑配套学校